「她的歌聲越唱越高,雖然還不能說是大聲,那裡面充滿著一個人內心的喜悅和熱情,好像有一種長久睡著的東西,突然帶著歡欣的感情在裡面甦醒過來了。⋯⋯唱歌時的奶奶雖是很迷人的,但我內心卻感到一種迷惶,一種困擾,我好像覺得這已不是我那原來的可親可愛的奶奶了。」 帶著孩童視角,「我」從自己出發,記下心目中的「奶奶」形象。上引段落是文本中後段描述有關奶奶回山上的景象。相對於「我」是出生於傳統客家大家庭,「奶奶」做為繼室,是來自山上,現今所謂原住民族的山上。 「一種長久睡著的東西」,我想那本質上是迷人的,是介於徹底遺忘與記得之間的存在,才會名之「睡著」。那是專屬於奶奶的特質與記憶,無論是種族的、地域的,又或是情感的,只要回到山上,奶奶可以做回自己,但是當「我」目睹另一個面向的奶奶,甚至當他意會到那也許是真實的奶奶時,卻陷入了某種意義上的困擾與迷惑。作家用近乎迷幻的描寫來呈現那段經驗,在山林之間,奶奶的歌聲在可見的環境中環繞,逐漸不可見的卻也是奶奶,那是「我」感到困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