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觀看的方式》Ⅲ

Doris Wei
3 min readJul 21, 2017

--

第四章一樣都是圖片,包含肖像畫、靜物畫、宗教畫作等等。

在進入接下來的章節之前,我想先簡單闡述自己對油畫的看法。在很久以前的年少時期,曾經待過私人畫室學畫,那已經是上國中以前的事情了,一開始畫水彩、蠟筆,後來是素描,離開的幾個月前,我們這些大孩子嘗試了油畫,那時候除了酷炫之外,別無其他感想。直到看了這本書,再回想那時作畫的樣子與心情,似乎就只有一個想法——我要畫得很真。

當你買下一幅畫作,你也同時買下它所再現的物品模樣。

第五章的扉頁有了上列文句。以往在美術館欣賞油畫的時候,總是停留在「嗯……畫得好像啊!」、「哇!畫得好真。」如此簡單的評語與讚嘆,但殊不知這樣正透露出油畫其中一項功能——使真實物品能夠再現畫中,只要將它畫出來便擁有了它。

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來說,繪畫也許是一種知識的工具,但同時也是擁有財富的手段,而且別忘了,文藝復興的繪畫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當時在佛羅倫斯和其他城市累積了無限的財富,那些有錢的義大利商人把畫家當成他們的代理人,透過畫家的手藝,他們更加確認自己擁有了世界上所有美麗而令人嚮往的東西。

上述是作者引用李維史陀的看法。因此,後代的我們,或是像我一樣其實對藝術史、藝術專業無任何深刻學習的人來說,掛在牆上一幅幅的生動畫作很可能只是一件商品,一件為了某位想擁有很多財富的商人所有的商品,就像一些偌大豪宅的樓梯間會掛著一幅幅油畫那樣,我們只不過是闖進了他們的私人世界,一個用來滿足自己虛榮心的世界。

也就是說,對畫家而言,作品的名聲評價可比不上把案子完成或把作品賣出去要來的有意義。

這句話是作者在書中提到有關油畫與藝術市場的小結語。我個人不得不認同這句話,對於一個畫家來說,他的畫作,他的藝廊,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賣畫,當他的才華受到認可,就可以等價的得到他要的財富,購買者也可以等價的讓自己的身價多了藝術的層次,是一種各取所需的狀況,那麼,對於不肯屈就於當時社會風潮的藝術家呢?他畫著一定賣不出去的繪畫風格作品,在打破僵局或是舊有觀念之前,他似乎就只能餓肚子或是被淘汰,這樣的情形在現代依然可見,且不限於藝術界。

在財富之外,油畫還有其他的「功能性」。書中以霍爾班《大使》為例,說明畫中的兩位大使以及桌子上的擺設物是如何可能的展現他們對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態度。還有庚斯博羅《安德魯斯夫婦》,夫婦的背後是一片田園,乍看是肖像與風景畫的結合,但其中卻是在彰顯他們身為地主擁有了多少財富。

其他尚有描繪純風景與中下階層人民的圖畫,有趣的是,都與為了跟財富做對比有微妙的關係。

小結:

油畫可能是從小到大我看最多的藝術品,但卻從來沒有想過畫布的背後可能有藝術市場的不得已,或是富人們僅為了擁有而做的畫作,或甚至是想要強調辛苦工作才會有錢花用的小民畫作。

由本章作者的解釋與舉例,物質的擁有與財富或許真的是造成油畫這項技藝會有所成長或流動的原因,但人們對於身邊事物的珍惜或是精神想像(宗教畫)也絕對是油畫繪畫的主題。

油畫作為一項技藝,或甚至作為一門關於影像的方式,所要承載的符號與情緒想必真的不只是在畫布上,而是經過時間洪流之後,還能夠被當代人解讀並且理解的。

--

--

Doris Wei

🚶🏻‍♀️Taiwanese/🎞Movie/📚Literature/🐕Chihua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