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翻譯成多情動物。在金馬映後座談的時候,觀眾詢問片名,導演表示不知道為何片商翻譯成這樣,他是以改編小說的篇名當作片名。電影由三個故事組成,片商之所以這樣翻譯可能是因為都是描寫感情的故事吧!
故事主軸是一對新婚夫妻,丈夫有家暴傾向,妻子則是受到欺凌不敢求助,第二個故事是一個年輕男學生邂逅清潔人員最後跟母親一起「逃走」的故事,第三個描述父親面對女兒交往一位比自己年紀還大的男人的故事。
三個故事看起來都跟愛情有關,但是在根本還是與家人之間的牽絆,看到原文片名時,一直思考瀕臨絕種與故事之間的關係,沒有看過原著無法多加參考,只能透過電影本身來想。導演在映後座談時提到,他認為親情是最重要的,如果連親人關係都崩毀,那麼便遑論其他情感,也許原著的精神也是如此,對人類來說,如果連親情都盡失,每一個人就難以生存下去了吧!我想在這裡當然是指值得珍惜的親情。將這樣的想法擴及整個社會,假如家庭關係支離破碎,人類社會必然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瀕臨絕種也許指日可待,但是我認為並不是指單純的繁衍後代,而是親人之間情感的聚集,才能建立人類社會的完善。
面對被家暴的女兒,父親一再的暗中幫助她,另一邊,性格溫和的兒子氣憤於父親的外遇,最後帶著被送往療養院的母親一起私奔逃走,父親面對女兒的「驚喜」也從激烈反對漸趨互相理解。
親情一直是個不亞於愛情的熱門題材,無論文學抑或是電影,家人不會給你轟轟烈烈的人生經歷,可是卻如同血液一般無法去除,正因為如此,親情的題材總是充滿巨大的矛盾,好的親人讓生命有溫柔的基底,而壞的親人或許使人想除去身體中的血。而這部電影主要闡述的大概是,如果失去無論如何都能諒解、理解你的家人,那麼人作為一個個體可能就不復完整。
電影最後將溫暖的光芒照在那位被家暴的女兒生下的孩子臉上,很幸福的樣子,但是這一幕的前面卻是父親失手槍殺了暴力丈夫。生命如此荒謬又可貴,可是只要活著,就能成為一切美好的理由。